太原肿瘤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重在健脾

2022-04-16 04:14:30 来源: 太原肿瘤 咨询医生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重在健脾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 。中医古代治疗大肠癌的内容散见于“肠风”、“锁肛痔”、“积聚”、“肠结”等篇目中,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疗法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的各个阶段, 得到学术界的肯定。 辨证论治,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基本原则,中医学认为,大肠癌的病因主要有素体虚弱、脾肾不足、饮食因素、起居不节、忧思抑郁等几个方面。内外因共同作用于人体,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大肠,气机受阻,血行不畅,痰瘀毒结,形成 。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临床 。 中医辨证大多以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模糊参数为依据,临床辨证分型有脾虚气滞、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脾虚湿阻、肠腑不通、脾胃虚寒、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等多种证型,证型虽多,但以“脾虚”为主,这是因为大肠癌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中医理论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基本涵盖了消化功能,大肠癌责之于脾虚符合中医、西医理论。脾虚既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大肠癌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纠正脾虚,防止复发 大肠癌行根治性肠管切除术时,由于切除了相当长度的肠管,必然对机体肠道消化吸收及免疫防御机能造成一定损害,所谓“精气夺则虚”,加之患病前或患病后可能本来就存在“脾虚”,手术治疗可能造成或加重脾虚,表现为乏力、神疲、便溏、纳呆、腹胀等,生化乏源,后天之本不足。“脾虚”贯穿于大肠癌的病程始终,如不能及时纠正,运化水谷精微的机能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邪浊积聚于肠道,日久而成癌瘤之变,致大肠癌复发或转移。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治则和方药虽因证候不同而各异,但大多以健脾益气为基本治则,辨证属于脾虚证者以健脾益气为主,辨证无明显脾虚者,往往也佐以健脾益气,健脾益气中药能改善脾虚相关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提高无病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危险。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