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肿瘤

中医专家在线帮你认识肝癌真面目

2022-04-18 12:30:38 来源: 太原肿瘤 咨询医生

中医专家在线:帮你认识肝癌真面目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腹水草黄色或血性,多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向肝表面浸润的癌肿局部破溃糜烂或肝脏凝血机能障碍可致血性腹水。 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 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 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和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疗,已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 诊断 (一)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400u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 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临床诊断指标 ①AFP>200mg/ml。 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 ③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 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三)定性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需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病理检查是最精确的确诊方法。 (四)定位诊断 1.B超检查,获得肝脏及邻近脏器切面影图,可发现2—3cm以下的微小肝癌。 2.放射性核素肝脏显像,病变的大小在2c2n以上才能呈现阳性结果。 3.CT及MRI:有利于肝癌的诊断。当肝癌直径小于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CT难以显示。肝癌呈弥漫性,CT不易发现;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有困难。经造影增强肝影后可显示直径在1~2cm的病灶。MRI能更清楚的显示肝癌的转移性病灶,可作不同方位的层面扫描。 4.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DSA),是一种灵敏的检查方法,可显示直径在lcm以内的肝癌。 治疗措施 西医治疗方法: 继发性肝癌可能为单个结节,但多数为多发结节,且病变既已转移到肝,说明原发癌肿已属晚期,一般多已不能手术切除,预后较差。 如肝仅为孤立的转移性癌结节或癌结节仅局限于一叶,而原发癌灶又可以切除时,则肝继发性癌可与原发癌同期或二期手术切除。 如原发性癌已切除一定时期后才出现肝内转移癌,局部病灶符合切除条件,又无其他部位转移表现者,也适宜手术切除。 对不能切除的继发性肝癌,可根据病人情况及原发癌的病理性质,选用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插管或安置皮下埋藏式灌注装置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栓塞术或化疗栓塞,B型超声引导下 内注射无水酒精或抗癌药,全身化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中医治疗肝癌的原则 (1)治病求本:肝癌患者病位在肝,但正气大伤,津液亏耗明显,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指导下,应用养阴扶正为主,绝不能一味攻癌。若一味攻癌,忽视体弱之躯,癌症就有恶化可能。 (2)内外兼治:中医治疗癌症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古人“内外合治,其理相一”的原理,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守方:治疗慢性病,坚持守方,医患都要有信心,不要大改处方,这也是中医名家的见解。 (4)重视胃气:治疗慢性病,必须注意胃气。因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败”。 (5)中医金三角治癌方案治疗特色:美信中医院 科中医专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扶正治疗 首先是通过中药调理病人气血,扶助正气,激活免疫细胞,使人体自身产生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吞噬 细胞,凋亡 。 “中医金三角治癌方案”是美信中医院 科中医专家总结出来的一种中药治疗 的有效方案,该方案运用“扶正、祛邪、固本”三种方法,针对恶性 患者的不同分期,出现的不同症状和各种并发症,结合病人自身身体状况,辨证施治,一人一方,采用不同中药方剂或药物组合进行综合治疗的灵活方案,对中晚期 患者有良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 “中医金三角治癌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辩证用药,可单独使用一种主药,也可联合两种或三种主药。因为其组方灵活,安全有效,效果稳定, 持久,所以被广大 患者亲切的称为“金三角”疗法。 (6)加强护理:首先是精神的安慰,提高信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饮食应易于消化,富有营养,顾护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如多食鲜蘑菇、灵芝、鲜鲫鱼、牛奶等以增强抗病能力。 临床表现 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 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一)肝癌的症状 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1.肝区疼痛:最常见,间歇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由癌迅速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 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 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一在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因缺乏性特异性而易被忽视。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或午后低热或驰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 5.转移灶症状: 转移之处有相应症状,有时成为发现肝癌的初现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或分枝可引起肺梗塞,可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可出现Budd-Chiari(布卡氏)综合征,亦可出现下肢水肿。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亦可导致脑疝而突然死亡。 (二)肝癌的体征 1.肝肿大进行性肝肿大为最常见的特征性体征之一。肝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常呈结节状,少数 深埋于肝实质内者则肝表面光滑,伴或不伴明显压痛。肝右叶膈面癌肿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 2.脾肿大多见于合并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病例。门静脉或脾静脉内癌栓或肝癌压迫门静脉或脾静脉也能引起充血性脾肿大。 3.腹水草黄色或血性,多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向肝表面浸润的癌肿局部破溃糜烂或肝脏凝血机能障碍可致血性腹水。 4.黄疸当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当侵犯肝内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道时,可出现阻塞黄疸。有时 坏死组织和血块脱落入胆道引起胆道阻塞可出现梗阻黄疸。 5.肝区血管杂音由于 压迫肝内大血管或 本身血管丰富所产生。 6.肝区摩擦音于肝区表面偶可闻及,提示肝我膜为 所侵犯。 7.转移灶相应体征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膜淋巴可出现胸腔积液或血胸。骨转移可见骨骼表面向外突出,有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脊髓转移压迫脊髓神经可表现截瘫,颅内转移可出现偏瘫等神经病理性体征。
TAG: